上星期六的下午,把我第一次進現場看音樂劇的體驗,獻給了這次來台巡演的鐘樓怪人音樂劇(法文版)。
整場看下來,音樂使人如癡如醉,回味無窮,而舞蹈則讓人瞠目結舌,舉手叫好,整場表演相當地精彩,令人感到意猶未竟,恨不得再買票進場觀賞一次。雖然票價不斐,但為了聽覺上的饗宴,還是忍痛買在了前排,只希冀能更陶醉其中,這趟聽下來,這錢花得不冤,真的相當地值得。
上面是本次鐘樓怪人(法文版)音樂劇的文宣,時間在 2015年 4/17 - 4/26間,到這個禮拜日截止,而地點則是在國父紀念館。
這是文宣的另外一面,介紹這次表演的出席演員。根據主辦單位所述,這次演出的陣容,基本上是以 2005 年來台表演的陣容為主。我所觀看的場次為 2015/04/18 2:30 P.M.,而該場的演員們分別為:
Quasimodo ( ? )
Esmeralda (Stephanie Bedard)
Frollo (Robert Marien)
Gringoire (John Eyzen)
Clopin (Gardy Fury)
Phoebus (Yvan Pedneault)
Fleur-de-Lys (Stephanie Schlesser)
演員輪換:
偷偷說一聲,其實在看到這張文宣以後,我才恍然大悟,原來音樂劇的演出卡司,有輪換這種制度。我本來還在想說,連續演出一個禮拜,假日兩場,平日一場,這樣對嗓子來說,會不會太血汗,殊不知,負擔比較重的腳色,其實是會輪流演出的。想想這樣也比較有道理,萬一有人生病,也有其他人可以頂替,讓這次巡演能夠順利地進行下去,這點算是學到了。
第一次進場看音樂劇,竟然是跟我姊一起去的,不過總比一個人單獨前去的好,畢竟,感覺對音樂劇有愛的粉絲屬於小眾。話說我第一次接觸鐘樓怪人這部音樂劇,其實也跟我姊有點淵源,因為這剛好是她高中時第二外語課期末的表演歌曲,而我也是在那時候,從她那邊繼承該劇的音樂光碟,然後就深深著迷到現在。我是對音樂劇有愛,而她則是想緬懷該劇,於是在這種情形下,兩人一拍即合,就相約一同前去觀賞。
座位選擇:
關於座位的選擇,之前在買票的時候,曾經諮詢過我十年前曾經去過的高中同學,根據他身為指揮的專業說法,跟國家音樂廳比起來,其實國父紀念館的場地並不算好,他當時買在C區,覺得聽起來有點悲劇。因此,儘管我想我應該聽不出差異,但還是試著買在B區,只希望能盡興而歸。
最後我坐在 B區16排,就我事後的經驗來看,我還真聽不出來差異,昏倒,木耳無誤,不過這樣也好,至少聽起來都挺愉快的。不過我倒是有個感想,總覺得來自前方的音樂有點大聲,而不是均勻地來自四方。如果就視覺的角度來說,我會建議再往前坐一點更好,這樣才能看到舞台的最上方,而不怕錯失任何的小細節,目測在 A區8排可能會是比較好的選擇。
舞台大小:
老實說,不知道是不是視覺角度的關係,總覺得國父紀念館大會堂的舞台大小,跟先前觀賞的網路版演出相比,似乎來得比較小,感覺很多場面演員都被迫擠在一起,而無法整個展開來。
中文字幕:
這點我一定要講,傑克,這實在是太神奇了!原來這種現場音樂劇,竟然也有中文字幕可以參考,真的是令人大吃一驚,下巴都快掉下來了。在舞台前的正下方,還有兩側前方,都設置有電子跑馬燈,可以顯示中文字幕在那上面,所以就算聽不懂法文,但看著上面貼心的中文字幕,還是能夠充分瞭解劇情,盡情地沉浸在這部音樂劇所帶來的故事中。
不知道這是不是華人的固有文化,聽說在國外,電影放映時是沒有字幕可以參考的,反倒是進了台灣,甚至是大陸等,都會有相對應的字幕出現。原本我以為,這只會出現在電影、電視上,沒想到,現在竟然連這種現場的音樂劇,都能有字幕出現,實在是讓人嘖嘖稱奇呀。
舞台道具:
這部音樂劇,不僅僅是擁有演員傑出的表現而已,在背景上更有著精緻的道具布置,讓人更能體驗該情境。
例如作為背景的牆壁,常常在轉眼間,就能切換成其他的場景,可能是樓梯、是監獄、是眺望臺、或僅僅只是牆壁。在〈The Refugees〉這一幕,可以觀察到 Frollo 穿梭在聖母院裡,或者在〈My Master My Saviour〉最後一幕中,表達被 Quasimodo 推下樓的畫面,又或者在〈The Feast Of Fools〉裡,能注意到 Quasimodo 從中探頭而出,窺視聖母院外的情形,有太多的小細節,都可以從背景的牆壁中一探究竟。
除此之外,作為雕像的石柱,常常也是吸睛的焦點之一。絕大時候,石柱是平的,上面並沒有任何雕像,像是在〈Your Love Will Kill Me〉中,象徵著內心掙扎的石柱,從兩側擠壓著 Frollo,此時石柱上方便是平的,又或者是當 Esmeralda 歌頌〈Live〉時,她便是站在平台上方,居高臨下對著眾人表演;然而,在部分場景時,如第一幕〈The Age of the Cathedrals〉中,石柱上方便存在著石雕,亦或是在〈The Birds They Put in Cages〉中演唱的 Quasimodo ,便是在坐在他的石雕好朋友身上,與 Esmeralda 對唱著。間或平坦,間或石雕,不知道這兩者間如何快速切換,真是令人好奇。
其他還有許多道具與場景,都值得提出來講,像是囚禁 Esmeralda 的牢房、懲罰 Quasimodo 的木輪、承載著 Clopin 的鋼筋、囚禁眾吉普賽人的監獄,或是作為瑪莉三姊妹的的大鐘們。
另外,光影的呈現,也令人相當讚賞,像是在〈The Shadow〉中,利用前後投影將黑影給放大,造成詭譎恐怖的氣氛;或者當 Phoebus 欲表現他內心撕扯的〈Torn Apart〉 時,會先後打光給各個位置的舞者;還有一個我覺得很美的光影,是在〈So Look No More For Love〉 中,從上方打下來的光影,仿佛是從聖母院窗戶所透進來的月光,相當地美麗;還有一個蠻有趣的點,當 Gringoire 在演唱〈Moon〉時,舞台左上方真的有月亮掛著。
總而言之,我覺得場景道具的佈置上,相當精緻,完全不敷衍。
整部音樂劇看下來,儘管感到意猶未竟,但同時也產生許多不同的心得與感想,在這部記述一二:
節奏稍快:
這只是我個人主觀上的看法,總覺得每一首歌,亦或是每一幕場景之間的轉換,都接續得相當綿密,絲毫沒有停留暫作休息。往好處想,這樣劇情進行得十分緊湊,讓人不斷地沉浸在音樂裡,但往壞處想,這樣也少了些停頓沉澱的空間,稍感可惜。
跳舞超棒:
不得不強調這點,原本我以為舞蹈只是作為音樂的附屬品,讓表演注入些動感活力而已,結果,出乎我意料之外,本部音樂劇的舞蹈之精彩,簡直是令人看得目瞪口呆,嘆為觀止,一度讓人把目光從主角身上移到這些舞者上,然後久久不能離開。
舉例來講,前翻、後翻都僅僅只是基本款,地板動作更不在話下,像是有個舞者的頭轉動作,至少轉了將近十秒以上,當下完全為這樣的表演而備受震撼,幾乎忽略了主角群們的存在;或者是在〈The Bells〉中,掛在鐘裡的舞者,利用裡面的橫槓,前後搖動大鐘,或是做出許多姿勢;又或者像是在〈Free Today〉等許多用到牆壁的歌曲中,流暢地作出攀爬、垂降、水平移動等動作,都讓人覺得欽然佩服。
這部音樂劇,不僅僅是聽覺上的享受,同時,也是視覺上的饗宴。在舞蹈方面,真的是很精彩,很棒。
演員評論:
接下來是我對各演出主角的心得感想,看法蠻主觀的,而且受到網路版不少影響,所以大家參考看看就好,不必當真。
一開始出場的Gringoire,聲音一出來,直覺上就覺得有點嫩,少了點中年男人的低沉嗓音,當然,歌唱得不錯,但就是音色上跟預期的有點落差,所以起初有點失望。不過隨著一首首歌進行下去,印象慢慢地被改觀了,雖然不夠有磁性,但遇到該引吭高歌的時候,聲音還是足夠雄厚,讓人得以充分享受這份激昂,因此還算是滿意。
接下來是主角 Quasimodo,老實說,個人是覺得還蠻失望的,聲音中氣十足,完全沒有沙啞的悲劇感,比起 1999年演出的歌手 Garou,相差甚遠,除此之外,在移動上也顯得不夠瘸,完全沒有表現出 Quasimodo 醜人之王的悲哀,蠻可惜的。而女主角 Esmeralda ,其實我評價也不高,不知道跟現場音效有沒有關係,總覺得其聲音有點尖銳,而不夠柔順優雅,沒有那種嫵媚的味道在,跟我想像的有段差距在。
至於副主教 Frollo ,形象頗為貼切,有中世紀教士的味道在,雖然起初覺得節奏上有點趕,但習慣後覺得整體還挺不賴的。乞丐王 Clopin 也蠻棒的,在合唱的帶動上,讓人感受到帶股霸氣,襯托出他的頭領身分。侍衛隊長 Phoebus ,沒什麼令人驚豔的印象,而且遠遠看起來竟有點猥瑣,中間還一度把鎖子甲換成白襯衫,令人有點費解。 Fleur-de-Lys 雖然戲份更少,但個人還蠻喜歡這個角色的,不管是在歌唱還是在表演方面。
合唱氣勢滂沱:
這部音樂劇裡的每首歌我都很喜歡,但說到令人感到血脈賁張的,還是非合唱莫屬,兩人以上和聲所發揮出來的爆發力,直讓人也想參與其中,一同高歌。合唱很多,像是〈The Refugees〉、〈The Feast Of Fools〉、〈Court Of The Miracles〉、〈Shining Like The Sun 〉、〈Belle〉、〈Fate〉、〈Talk To Me of Florence〉、〈Where Is She〉、〈The Birds They Put in Cages〉、〈Cast Away〉、〈Free Today〉、〈Attack On Notre Dame〉等等,都聽得令人情緒激昂,久久不能平復。
最後作個總結,儘管鐘樓怪人音樂劇是法文版的,但由於有事先做過功課,聽著歌聲對照英文字幕,充分了解各首歌想要表達的意涵,因此,語言方面並沒有造成太大的隔閡,尚能夠把自己給融入到劇情裡。
在最重要的歌曲與配樂方面,我完全拜倒在其石榴裙下,成為其音樂上的俘虜,好聽,真的非常好聽!而在舞蹈、道具、光影等方面,也為其盡善盡美的表現感到折服。
總而言之,這是個令人回味不窮,三月不知肉味的音樂饗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