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  這個禮拜天,在早上語文課放學以後,下午就坐捷運到國父紀念館,準備好好欣賞這場期待已久的展覽。

  關於展覽的資訊,起初是從同學的動態中看到的,然後萌生興趣,再動手查詢官方網頁,於是決定來觀看這場展覽。原本要上個禮拜天去的,只是後來發生了意外,就只好延到這星期了,剛抵達時,雖然豔陽高掛天空,卻還是下起了毛毛雨,幸好不影響接下來的行動。

 

  這場展覽的主題,是以著名的圓明園為主。以往,只知道它被稱作為萬園之園,或許熟一點的還知道它在清末被毀損過,另外,之前成龍主演的電影「十二生肖」,也有提及到這次展覽的焦點之一,西洋樓海晏堂的標誌性建築,會隨著時辰而噴水的十二獸首。除此之外,對圓明園就沒有太多的了解了,因此,趁著這次機會,好好地品嘗歷史的味道。

  話說剛才整理照片的時候,才注意到這次展覽,竟然是「三山五園文化全球巡展首部曲」,動手查了一下,三山五園分別是指:香山、玉泉山、萬壽山和暢春園、園明園、靜明園、靜宜園、頤和園。雖然對此大部分都不太了解,但頤和園的大名卻常常出現在電視古裝戲上,因此,讓我頗期待該園的展覽,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展出呢~

  

  根據官方的簡介,這次展覽的主題分別如下:

  1. 卷一:隔世光影 火燒圓明園的那一天

  2. 卷二:萬園之園 園明園大觀

  3. 卷三:走進樣式房,皇家建築事務所

  4. 卷四:印象江南,乾隆的設計之旅

  5. 卷五:東方凡爾賽宮,十八世紀的皇家時尚

  6. 附記:馬戛爾尼東方見聞錄

  7. 其他:萬福金安/買賣街

 

 

Handset_頁面_2

  可惜不能拍照,所以只能純粹以文字紀錄之,以下,是參觀各展場的心得筆記,於此紀錄紀念之。

 

  卷一:隔世光影,火燒園明園的那一天

  一開始進去,就播放著黑白短片,述說圓明園經歷四大劫的坎坷,這四大劫分別是:「火劫」,西元1860年的英法聯軍,始於南京條約,而由亞羅船事件為導火線,相繼爆發廣州、大沽口等戰役;「木劫」,西元1900年的八國聯軍,由英德法俄美日奧義所組成,戰後導致殘餘及修整後的古木建築等,再次受到洗劫;「石劫」,西元1911年後的辛亥革命,受到當時的軍閥官僚等,收刮石雕石料等等;「土劫」,西元1960年的大躍進和文革,剷平山丘以作為農田使用。經過這種種劫難,園明園不只樣貌全改,內藏的文物也大多散落海外,所幸的是,目前已慢慢陸續回歸。

  接下來,是一連串的西洋樓玻璃底片,由當時的攝影師 Ernst Ohlmer 真實紀錄著當時戰後園明園殘破的景象。由於當時已經荒蕪,加上地處偏僻,導致戒備鬆散,變成許多人的郊外野餐之處,因此,該攝影師在此因緣際會下,得以拍攝下當時的面貌。我個人觀賞這些相片的感覺是,照片中的西洋樓其實大半已經毀損斑剝,周遭雜草叢生以及人煙荒蕪,實在感覺不出這是盛極一時的東方凡爾賽宮,有種滄海桑田之慨。

  該卷的另外一個重點,在於展出各式各樣的受獎勳章,只是,這些是屬於英法聯軍、中法戰爭、八國聯軍等等該國對於參戰人士的獎賞,對圓明園來說,實在是令人諷刺。英國清一色的,幾乎是以英國女皇維多利亞的肖像為主,而法國則是歷經了拿破崙三世和共和時期,說到這個,不得不提,法國政府儘管動盪,但對於海外殖民,卻沒有因此而退出舞台,實在是令人欽佩,其他還有像德國、日本、美國、義大利等八國聯軍的參戰勳章展出。

  這個展區,看著看著實在是讓人感慨萬千阿~

 

  卷二:萬園之園,圓明園大觀

  進入該區後,先觀賞右邊的影片.介紹圓明園主要歷經了清朝六個皇帝時期的歷史,從康熙(1662-1722)、雍正(1723-1735)、乾隆(1736-1795)、嘉慶(1796-1820)、道光(1821-1850)、咸豐(1851-1861)。一開始,是由康熙賜該園於四皇子胤禎,也就是未來的雍正,希冀其「園而入神、明而普照」,爾後,雍正將其作為主要的園子,到了乾隆,更增建了長春園和綺春園,與園明園合稱為三園。該園佔地廣大,約為十六萬平方米,雍正時期,開啟了園居理政的先例,而咸少在紫禁城裡進行政務處理。而左側的影片,還播放了三帝相會牡丹台的影片,其中還有雍正的「春宜花,夏宜風,秋宜月,冬宜雪」的介紹。

  除了左右兩個影片區以外,中間有部分文物供人觀賞,包括:

  ‧「御製鎏金銅雕亮爪立龍」,手冊正面具龍首、四龍爪、以及龍身的

   的雕像,在清代皇室作為車輿與大型家具的裝飾,象徵美德與祥瑞。

  ‧「銅胎鎏金掐絲琺瑯麒麟香爐」,位於手冊背面左上,阿拉伯傳入的

   設計,並且在法國擁有另外一組成對的香爐。

  ‧「清嘉慶 清白玉銅獅鈕富春樓印」,富春樓為其處理政務之處。

  ‧「清乾隆 御製填金碧玉獅」

  ‧「清乾隆 璜型佩」,兩端龍首,嵌有永安與建安的字樣,儘管玉上

   雜有斑點,但象徵自然,也為人所追求。

  ‧「牧牛晚歸圖玉山子」,其中,山子即為假山,刻有松樹、歸人、寺

   廟於山壑中,有著極強烈的視覺感官。

  ‧「清康熙 澹寧石匾」,其緣於諸葛亮,非淡泊無以明志,非寧靜無

   以致遠的澹寧讀書臺。  

  ‧「清乾隆 紫檀嵌玉詩文雙面對聯」

 

  卷三:走進樣式房,皇家建築事務所

  在這邊,第一次聽到「樣式雷」這個詞,就被其豐功偉業所震撼到,雷氏家族長期掌握了清朝樣式房,沿襲了家族七代約三百年間的時間,而目前中國世界遺產中的建築設計,有五分之一即出自於雷氏家族。

  該展區前半段陳列了不少家具,主要介紹了不少家具上的紋路裝飾,這些包括了:西番蓮紋、夔龍紋、蝠蓮紋、如意紋、回紋等等;而後半段則是展出「畫樣」及「燙樣」,兩者皆與建築設計有關,差別在於前者是平面,供御覽以及工地施工時用,而後者則是立體的建築模型,利用草紙板熱壓製成,比例約1/100-1/200間。其所展出的畫樣,就是樣式雷建築圖檔。

 

  卷四:印象江南,乾隆的設計之旅

  這個展區,主題環繞著乾隆南巡,一開始會看到的乾隆南巡圖,總共有十二卷(西元 1751-1752 間)畫卷,但這次只看到第一卷啟蹕京師和第六卷駐蹕姑蘇,不過因為這兩卷本身篇幅寬廣,內容畫有許多人事物,所以看得也是挺過癮的就是了。再來,當時江寧、蘇州、杭州為江南三織造,其中在琢玉工藝方面,蘇州織造府有著「宮廷樣,蘇州匠」的美稱,這邊有提到說,主要是由於平定準噶爾回部以後,玉石得以穩定被進貢,因而促進玉雕的發展,其中便是以蘇州為中心,而其中的專諸巷更為出名。

  而在另一邊,有著覆蓋整面牆的大型互動裝置,主題為乾隆下江南,從入城門到抵達目的地,途中有許多的小人物,進行著不同的劇情和對話。在旁邊觀賞了一下,感覺還蠻好笑的,隨著故事發展,還帶著語音聲效,有種在打電動的感覺,沒有參觀展覽時嚴肅的氣氛。

 「誰道江南風景佳,移天縮地入君懷」,這句詩闡述了乾隆時期,圓明園增建將江南的景色給移植過來,其中包含著名的西湖十景都能在這重建。

  除了大型互動裝置以外,其它的展出作品包涵:

  ‧「清乾隆 御題雕碧玉雲瀑飛櫺筆筒」,以仙人、飛瀑、神龍為題

  ‧「清乾隆 仿天然瘤木嵌花鳥掛屏」,當時很崇尚天然木

  ‧「清乾隆 紫檀框御題詩文掛屏」,清高宗再遊所撰詩文

  ‧「清嘉慶 御製鑲珠黃緞十二章紋龍袍」,上繡有五爪金龍,始於康熙大清會典,後於乾隆皇朝禮中所訂,為祭祀、接見用的服飾。

 

 

  卷五:東方凡爾賽宮,十八世紀的皇家時尚

  圓明園包含了許多景色,其中不只包含了原有中國的園林建築,更把西洋建築的特色給移植過來,而因此有了西洋樓的名子。西洋樓歷時十二年,有六萬七千平方公尺,六組西洋式建築和三組噴泉,包括萬花陣、諧奇趣、方外觀、海晏堂、大水法、遠瀛觀、線法山和湖東線法。一開始介紹了養雀樓,為通往上述地點的西洋門,中間為走道,而南北側則飼養了孔雀。接下來牆壁上則嵌有螢幕,介紹西洋樓中的各式建築。

  除此之外,尚展出了下列作品:

  ‧「清乾隆 紫檀雕西番蓮嵌礫石硯屏」,為硯台擋風,避免其風乾

  ‧「清乾隆 平定準噶爾回部得勝圖」,乾隆自豪其西征和南巡,西征便是指平定準噶爾。此作品為銅版畫,其他類似的有熱河三十六景圖和著名的清康熙皇輿全覽圖

  ‧「清乾隆 鍍金鑲珠珠寶石西洋懷錶」

  ‧「清乾隆 鍍金畫琺瑯化妝盒」

  ‧「清嘉慶 鍍金鑲珠珠寶石西洋鼻煙盒」,因氣候潮濕之故,在中國的鼻煙盒通常轉於收藏飾品之用。

 

  接下來,便來到了著名的十二獸首。十二獸首,原為西洋樓中海晏堂前水力鐘的噴水裝置,由宮廷畫師郎世寧與噴泉設計師蔣友仁,仿造西洋噴泉的建築,將西洋的裸女造型,代換成中國獨有的十二生肖,來執行噴水的任次,其中各雕像,分別於每個時辰輪流噴水,爾後在十二點時一起噴水。

  然而這些噴水雕像,在英法聯軍戰役後便下落不明,近幾年來才在拍賣會上陸續現身,儘管如此,仍有部分雕像無法找回,像是龍、蛇、羊、雞、狗等銅像,在獸首尋回的介紹中,偶爾注意到一個名子出現很頻繁,「蔡辰洋」,剛才查了一下,才知道他是寒舍的創立人,為收藏家兼古董商

  在這邊我問了工作人員,究竟為什麼十二獸首,會受到如此重視?是因為工藝技術,還是本身的銅價值?還是因為象徵意義?阿姨告訴我,主要是由於十二獸首,為當時西洋樓建築中最大的海晏堂,裡面的代表建築,也就是在這層意義,才使得它們如此備受重視,讓我方知這層意義。

 

  附記:馬戛爾尼東方見聞錄

  雖然在乾隆時期,中西方就有了實質上的接觸,但這次會晤,似乎沒讓清朝意識到西方物質文明的崛起,而在工業化的道路上晚了許多。當時英王喬治五世,派遣使者馬戛爾尼,除了通商談判等目的,本身也帶著調查團,來觀察風土名情以及軍隊的情況,然而,中方贈與玉瓷茶葉絲綢等等,但對於英方進貢的槍砲武器等等,卻當成收藏品般地放於倉庫中不受重視。

  這個展場,基本上已經出來門票以外的部分了,只見牆上掛著一幅幅,馬戛爾尼帶的調查團,所繪下東方人民的生活、以及當時清軍於岸邊接受的情況,件數還蠻多的,從南到北都有。

 

 

  整場看下來,大致上分成主題跟收藏兩部分,主題像是衰敗的歷史、乾隆下江南、圓明園中的西洋樓,而展出的收藏則是東一件、西一件的,主題比較不鮮明。說到收藏,我感覺蠻多作品都是屬於乾隆時期的,這或許跟乾隆好大喜功的歷史評價有關,承自於雍正時期勵精圖治的遺惠,而能夠大興土木,卻不至於淪於隋煬帝的下場。

  老實講,雖然我對圓明園的全貌,仍然沒有很具體的認識,但透過這些零零碎碎的介紹,多多少少還是對其歷史與發展,算是有了初步的認識。

  本篇比較偏向於記敘文,間或參雜些心得文而已,寫下這篇的目的,只是為了讓記憶更深刻,不讓看展的感動,隨著時間流逝而跟著淡化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uxijgi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